2024-12-12
2024-12-25
2025-06-17
2025-04-10
2025-01-07
高铁邻座体型差异引争议 铁路暂无优化方案
近日,有网友发图文反映乘坐高铁二等座时,因邻座乘客体型较宽导致无法正常就座,质疑铁路部门售票未考虑乘客体型差异,该话题引发众多网友共鸣与热议。
8月16日,中国铁路12306工作人员回应称,乘客遇此类情况可第一时间向列车工作人员反映协商调座,但列车满员或无空座时需暂时克服。对于“避免体型差异大的乘客相邻就坐”的建议,客服坦言,目前购票系统按身份证号分配座位,无法提前获知乘客体型,暂无针对性改进办法。
这一回应引发广泛讨论,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分享类似经历:有人因邻座占用空间被迫抬起扶手全程避让,有人在三人座中间位被两侧乘客夹挤只能缩身,还有人座位三分之二空间被占无法正常乘坐。可见,此类问题并非个例,而是高频出现的出行“烦心事”。
客观而言,长时间密闭车厢内的空间挤压确实影响乘坐体验,三四个小时的肢体触碰和蜷缩易导致腰酸背痛,尤其让注重边界感的乘客倍感不适。但需明确的是,体型问题多与健康状况相关,并非乘客自主选择,过度聚焦体型差异易演变为隐性歧视。正如网友所言:“他们并非侵占空间,只是确实需要更多空间。”
公众普遍认为,12306的回应虽基于现实却显无力。在满员情况下要求乘客“暂时克服”,面对改进建议表示“暂无办法”,难免给人“自认倒霉”的甩锅之感。在平等购票机制下,每位乘客都应享有同等乘坐体验,铁路方作为服务提供者,理应承担寻找解决方案的责任。
针对这一难题,网友提出多种建议:有人提议体型超限者购买两张票,但受限于“一证一票”防倒票原则难以实施;更多人建议设置少量可调节宽度的个性化座位,允许体型宽大乘客选择并适度上浮票价。此类方案因需求群体占比低,不会过度影响列车运行效率,却能有效减少乘客间矛盾。
业内人士指出,高铁座位空间矛盾本质是公共服务精细化不足的问题。铁路部门可探索差异化服务:通过购票系统增设特殊需求选项,在列车预留少量灵活座位,建立更高效的中途调座机制。这些措施既能保障特殊乘客需求,又能维护其他乘客权益,体现公共服务的人文关怀。
值得关注的是,舆论场需避免将矛盾转化为乘客间对立,更要抵制“胖子少出门”等偏激言论。铁路部门作为公共交通提供者,有责任通过精细化服务提前规避冲突,在坚守平等底线的同时响应多元需求。目前,尚无铁路部门针对该问题的进一步优化计划,公众期待能看到更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,让高铁旅程更显和谐包容。
来源:极目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