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10-24
2025-04-24
2025-08-11
2025-02-18
甘肃靖远女孩因辅导作业争执离家失联 曾获拾荒老人资助令人惋惜
2025-08-26
“不痛不痒竟患癌”?这些“隐匿癌”发病悄无声息 并非体检疏漏
“明明身体没感觉不适,一查却确诊癌症?”“每年都按时体检,怎么发现时已是癌症晚期?”生活中,类似的困惑与遗憾并不少见。不少人将其归咎于自身疏忽或体检遗漏,但医学专业人士指出,部分癌症之所以难以早期察觉,关键在于其“隐匿癌”的特性——发病过程悄无声息、症状不明显,即便常规体检也可能难以捕捉,需引起大众高度关注。
近日,记者梳理多起临床案例发现,“隐匿癌”的发现往往充满意外。在北京某医院肿瘤科,医生曾接诊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,其日常无任何不适症状,因单位体检时偶然发现肺部有微小结节,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早期肺癌。“患者起初完全不敢相信,称自己平时连感冒都很少得,怎么会突然患上癌症。”接诊医生表示,这类肺部“隐匿癌”早期病灶小,且肺部本身没有痛觉神经,患者不会出现咳嗽、胸痛等典型症状,若体检时未做胸部CT等针对性检查,极易被遗漏。
无独有偶,上海一位48岁女性因持续轻微贫血就医,血常规检查显示指标异常,进一步排查后竟确诊为胃癌早期。“患者说自己平时饮食规律,也没有胃痛、反酸等症状,每年体检做的是常规腹部超声,从未针对胃部做过深入检查。”主治医生解释,胃癌早期若病灶位于胃壁深层或未侵犯黏膜,常规超声难以发现,且症状不典型,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轻微贫血、乏力,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亚健康状态。
为何“隐匿癌”如此“善于隐藏”?记者采访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主任张凯。他指出,“隐匿癌”的隐匿性主要源于三方面原因:一是发病部位特殊,部分癌症发生在人体深部器官或组织,如胰腺、卵巢、肝脏深部等,早期病变难以通过体表症状或常规体检发现;二是癌细胞生长缓慢且不侵犯周围组织,不少“隐匿癌”在早期仅表现为微小病灶,不影响器官正常功能,自然不会引发疼痛、功能异常等症状;三是常规体检存在局限性,多数人的年度体检以基础项目为主,如身高、体重、血常规、腹部超声等,针对特定“隐匿癌”的专项检查(如胃肠镜、胸部CT、肿瘤标志物检测等)并非标配,容易形成筛查“盲区”。
“需要明确的是,‘隐匿癌’并非不可预防和早期发现,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筛查方法。”张凯强调,大众应走出“无不适就无癌”“常规体检能防所有癌”的认知误区。他建议,不同人群需根据年龄、家族病史、生活习惯等因素,制定个性化筛查方案:例如,40岁以上人群,尤其是长期吸烟或有肺癌家族史者,应每年进行一次胸部CT检查;50岁以上人群或有胃癌、肠癌家族史者,建议每2-3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;女性人群需重视乳腺超声、钼靶检查(针对乳腺癌)及盆腔超声、CA125检测(针对卵巢癌)。
此外,张凯还提醒,即便常规体检未发现异常,若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、持续乏力、不明出血(如便血、咳血)、体表莫名肿块等“非典型信号”,也需及时就医排查。“‘隐匿癌’虽隐蔽,但并非无迹可寻,只要提高警惕、选对筛查方式,就能大幅提升早期发现概率,为治疗争取最佳时机。”
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,近年来随着大众健康意识提升及筛查技术进步,“隐匿癌”的早期诊断率已有所提高。但仍有不少患者因忽视专项筛查或对轻微症状不以为意,错失早期治疗机会。对此,医学专家呼吁,相关部门应加强“隐匿癌”科普宣传,引导大众科学认识癌症筛查;同时,鼓励医疗机构推出更具针对性的防癌筛查套餐,帮助大众更精准地防范“隐匿癌”风险,切实守护身体健康。
来源:健康成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