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-11-08
2025-03-18
2025-04-28
2024-11-06
2025-04-10
爱国卫生管理制度 爱国卫生运动管理制度
爱国卫生运动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、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举措。建立健全《爱国卫生管理制度》对于巩固卫生创建成果、改善人居环境、预防控制疾病具有基础性作用。这不仅是一项管理要求,更是构建健康社区、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社区服务计划核心内容。本文将提供几篇不同侧重、格式各异的《爱国卫生管理制度》范文,以供参考应用。
篇一:《爱国卫生管理制度》(综合性、适用于企事业单位)
第一章 总则
第一条 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巩固和发展卫生创建成果,创造整洁、优美、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,保障全体员工及相关人员身体健康,依据国家有关卫生法律法规,结合本单位实际,特制定本制度。
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部门、全体员工以及在本单位管辖区域内活动的所有人员。
第三条 爱国卫生工作坚持“预防为主、标本兼治、条块结合、属地管理、社会动员、全民参与”的方针,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。
第二章 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
第四条 成立单位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爱卫会”),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主任,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,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。爱卫会负责统一领导、组织、协调、检查和考评本单位的爱国卫生工作。
第五条 爱卫会下设办公室(可设在行政部或后勤部),负责处理日常事务,具体职责包括:
(一)宣传贯彻国家有关爱国卫生工作的方针、政策、法律、法规。
(二)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爱国卫生工作计划、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。
(三)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、除“四害”、健康教育、控烟等活动。
(四)协调各部门落实爱国卫生工作任务,明确责任区和责任人。
(五)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检查、评比和考核工作。
(六)建立健全爱国卫生工作档案,收集、整理、上报相关信息。
(七)完成上级爱卫部门和单位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。
第六条 各部门职责:
(一)各部门负责人为本部门爱国卫生工作第一责任人,负责本部门责任区域内的环境卫生、员工健康教育及控烟工作。
(二)指定兼职卫生管理员,具体负责本部门卫生工作的日常管理、检查和信息反馈。
(三)组织本部门员工积极参加单位统一组织的各项爱国卫生活动。
(四)配合爱卫会办公室做好各项检查、评比工作。
第七条 全体员工职责:
(一)自觉遵守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本单位各项卫生管理制度。
(二)养成良好卫生习惯,保持个人卫生和工作场所整洁。
(三)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爱国卫生活动,履行卫生义务。
(四)不在禁烟场所吸烟,主动劝阻他人吸烟行为。
(五)发现卫生问题及时向本部门卫生管理员或爱卫会办公室报告。
第三章 环境卫生管理
第八条 室内环境卫生管理:
(一)办公场所:保持地面清洁、门窗洁净、墙壁无污迹、无蛛网;办公桌椅、文件柜等物品摆放整齐;空气流通,无异味;废弃物及时清理入簍。
(二)会议室、接待室:保持整洁、雅致,会后及时清理。
(三)公共走廊、楼梯间:保持畅通、清洁,无堆放物,墙面、扶手干净。
(四)卫生间:保持地面、墙面、便器、洗手池清洁卫生,无污垢、无异味;配备必要的洗手液、擦手纸或干手设备;定时通风、消毒。
(五)食堂/茶水间:严格遵守食品卫生管理规定,内外环境整洁,防蝇、防鼠、防尘设施齐全有效,餐具、炊具清洁消毒符合标准。
(六)库房、档案室:物品堆放整齐,保持干燥、通风,定期清洁,防治虫、鼠害。
第九条 室外环境卫生管理:
(一)公共区域:路面平整、清洁,无垃圾、无积水、无杂草;绿化带、花坛等整洁美观,及时修剪、清理枯枝落叶。
(二)建筑物外墙、屋顶:保持清洁、完好,无乱涂写、乱张贴。
(三)车辆停放:按指定区域有序停放,保持车场清洁。
(四)垃圾收集与处理:设置符合标准的分类垃圾容器,定点存放,外观清洁;垃圾日产日清,密闭运输;垃圾中转站或临时堆放点管理规范,定期清洁消毒,防止污染环境。
(五)排水系统:排水沟渠、沙井等定期清理疏通,保持畅通,无蚊蝇孳生。
第四章 除“四害”工作
第十条 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,药物消杀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,有效控制鼠、蚊、蝇、蟑螂等病媒生物密度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。
第十一条 明确各部门、各区域的除“四害”责任,落实防范措施。库房、食堂、垃圾站、绿化带、地下室、管井等为重点防治区域。
第十二条 定期组织开展“四害”孳生地调查和清理工作,清除卫生死角,堵塞鼠洞,填平洼地,清除积水容器,从源头上控制“四害”孳生。
第十三条 根据“四害”活动规律和季节特点,适时组织专业消杀或统一投放药物,确保安全有效。药物投放应有明显标识,并做好记录。
第十四条 加强对灭效和密度的监测,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防治策略。
第五章 健康教育与促进
第十五条 将健康教育纳入单位工作计划,利用宣传栏、内部网络、会议、培训等多种形式,普及卫生防病知识,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。
第十六条 健康教育内容包括:环境卫生、个人卫生、食品安全、传染病防治、慢性病防治、心理健康、控烟知识等。
第十七条 定期更新健康教育宣传内容,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。
第十八条 积极组织员工参加健康讲座、体育健身等活动,提高员工健康素养。
第六章 控烟管理
第十九条 单位所有室内公共场所、工作场所及公共交通工具内全面禁止吸烟。
第二十条 在禁烟区域设置醒目的禁烟标识。
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禁烟规定的员工进行批评教育,屡教不改者按单位相关规定处理。
第二十二条 鼓励和帮助吸烟员工戒烟。
第七章 检查、考评与奖惩
第二十三条 爱卫会办公室组织定期(每月或每季度)和不定期卫生检查,检查结果进行通报。
第二十四条 建立卫生检查台账,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,并跟踪落实。
第二十五条 将爱国卫生工作纳入部门和员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。
第二十六条 对在爱国卫生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;对工作不力、卫生状况差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,并限期整改;对因卫生问题造成不良后果的,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。
第八章 附则
第二十七条 本制度由单位爱卫会负责解释。
第二十八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。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制度不符的,以本制度为准。
篇二:《爱国卫生管理制度》(社区/居民小区适用版)
前言
为建设整洁、优美、和谐、健康的居住环境,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,依据国家爱国卫生相关法规政策,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,制定本管理制度。本制度旨在明确社区各方在爱国卫生工作中的责任与义务,动员全体居民共同参与,携手营造美好家园。
一、 组织管理与职责
1.社区爱国卫生工作站:在街道办事处指导下,由社区居委会牵头,物业服务企业(若有)、业主委员会(若有)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居民代表等共同组成。负责统筹规划、组织协调、宣传发动、监督检查本社区的爱国卫生工作。
2.物业服务企业(若有):承担合同约定的公共区域环境卫生保洁、绿化养护、垃圾清运、公共设施维护、“四害”消杀等具体工作,接受社区工作站和居民的监督。
3.业主委员会(若有):监督物业服务企业的履约情况,反映业主关于环境卫生的意见和建议,协助社区工作站开展工作。
4.楼栋长/单元长/居民志愿者:发挥带头作用,宣传卫生知识,监督本楼栋/单元卫生状况,收集反馈居民意见,组织居民参与社区卫生活动。
5.全体居民:是社区爱国卫生工作的主体,应自觉遵守本制度,履行卫生义务,维护公共环境,参与社区卫生治理。
二、 环境卫生管理要求
1.公共区域卫生:
楼道、楼梯间、电梯轿厢:保持清洁,无堆放杂物、无小广告、无积尘蛛网。每日清扫,定期消毒。严禁在楼道内停放自行车、电动车或堆放私人物品。
小区道路、广场、活动场地:保持路面清洁平整,无暴露垃圾、无污水横流、无占道经营。每日清扫保洁。
公共绿地、景观水体:保持整洁美观,无垃圾杂物,及时修剪花草树木,清理枯枝败叶。水体清洁,无异味,防止蚊虫孳生。
公共健身器材、儿童游乐设施、休闲座椅等:保持清洁、完好、安全,定期检查维护和消毒。
宣传栏、公告牌:保持干净整洁,内容规范有序,过期信息及时清除。
2.垃圾管理:
推行生活垃圾分类,居民应按规定将垃圾分类投放至指定的收集容器内。
垃圾收集点(站、房)应布局合理,设施完好、密闭、整洁。周围地面无散落垃圾和污水。
垃圾做到日产日清,密闭运输,防止二次污染。定期对垃圾容器及周边环境进行清洗消毒。
严禁高空抛物,严禁随意倾倒垃圾、污水、杂物。
建筑垃圾、大件废弃物应投放到指定地点,并按规定及时清运处理。
3.个人及家庭卫生:
居民应保持自家室内外(阳台、窗台、门前屋后)的整洁卫生,不乱搭乱建、乱堆乱放。
空调外机冷凝水应接入管道或采取容器收集,不得直接滴漏影响他人。
饲养宠物(如犬、猫等)的居民,必须遵守相关管理规定,及时清理宠物粪便,遛狗需牵绳,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。严禁在公共区域饲养家禽家畜。
4.车辆停放:
机动车、非机动车应按指定区域或划线位置有序停放,不得占用消防通道、绿地和堵塞公共通道。
三、 病媒生物防制(除“四害”)
1. 社区工作站负责组织协调,物业服务企业具体实施,居民积极配合。
2. 重点清理卫生死角、积水容器、垃圾堆放点等“四害”孳生场所。
3. 定期检查和维护毒饵站、防鼠网、纱窗纱门等防制设施。
4. 科学、安全地组织开展药物消杀工作,提前告知居民注意事项。
5. 鼓励居民参与清除“四害”孳生地活动,如翻盆倒罐、清除杂草等。
四、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
1. 社区工作站利用宣传栏、微信群、社区活动等多种途径,向居民宣传卫生防病知识、健康生活方式、垃圾分类知识、控烟要求等。
2. 定期举办健康讲座、义诊咨询、体育健身等活动,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。
3. 倡导居民养成勤洗手、常通风、科学佩戴口罩(必要时)、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。
4. 社区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,鼓励居民创建无烟家庭。
五、 监督检查与奖惩
1. 社区工作站定期组织对社区环境卫生、“四害”防制、垃圾分类等工作进行检查,并将结果公示。
2. 设立卫生监督岗或居民意见箱/热线,接受居民对环境卫生问题的投诉和建议,并及时处理反馈。
3. 对于模范遵守卫生制度、积极参与爱国卫生活动的居民或家庭,可进行表扬或适当奖励(如评选“卫生文明户”)。
4. 对于违反本制度,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,进行劝导、批评教育;情节严重或屡教不改者,可依据相关法规或居民公约进行处理,必要时上报有关部门。
5. 对物业服务企业未按合同履行卫生管理职责的,社区工作站和业主委员会应督促其整改,并可依据合同追究其责任。
六、 附则
1. 本制度由社区爱国卫生工作站负责解释。
2. 本制度经社区居民代表会议(或类似程序)讨论通过后生效。
3. 本制度未尽事宜,参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执行。
篇三:《爱国卫生管理制度》(侧重标准与操作规程)
1. 目的
为规范本单位/区域的爱国卫生管理工作,确保各项卫生措施落实到位,达到国家卫生标准,保障人员健康,特制定本操作性管理制度。
2. 适用范围
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/区域所有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、病媒生物防制、健康教育及相关人员。
3. 环境卫生清洁消毒标准与操作规程
3.1. 日常保洁规程
地面:每日至少湿式清扫2次(早、晚),拖拭1-2次。保持无垃圾、无污渍、无积水。重点区域(如出入口、人流密集区)增加清洁频次。
桌面、台面、设施表面:每日至少擦拭1次,使用干净湿抹布。保持无灰尘、无污迹。电话、键盘、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点每日用75%酒精或有效消毒湿巾擦拭消毒1-2次。
门窗玻璃:每周至少擦拭1次,保持洁净、明亮、无手印、无污渍。
墙面、天花板:每月至少清洁除尘1次,保持无明显污迹、无蛛网。
卫生间:
每日至少清洁3次(上、中、下午),高峰时段增加频次。
便器内外壁刷洗干净,无尿碱、无污垢。
洗手台、镜面保持光洁,无水渍、无皂垢。
地面保持干爽、清洁。
每日至少使用含氯消毒剂(有效氯浓度500mg/L)对便器、地面、洗手台、门把手等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1次。
保持良好通风,定时喷洒空气清新剂或使用排气扇。
确保洗手液、卫生纸等用品充足。
垃圾桶/箱:
内套垃圾袋,袋装垃圾不超过容量的2/3。
每日至少清理2次,并清洗垃圾桶内外壁。
每周至少使用有效消毒剂(如含氯消毒剂)对垃圾桶进行消毒1次。
3.2. 定期大扫除规程
每周组织一次卫生大扫除,对所有区域进行彻底清洁,清除卫生死角。
每月对空调滤网、风扇叶片、灯具、窗帘等进行清洁。
每季度对地毯、沙发等不易日常清洁的物品进行专业清洗消毒。
3.3. 清洁消毒记录
保洁人员需填写《日常清洁消毒记录表》,记录清洁时间、区域、项目、消毒剂名称浓度、操作人等信息。
管理人员定期检查记录,核实执行情况。
4. 病媒生物防制操作规程
4.1. 环境治理
防鼠:封堵大于0.6厘米的孔洞缝隙;仓库、食堂等重点部位门口设置不低于60厘米高的金属或水泥防鼠板;下水道、管线口安装防鼠网;食品、粮食储存要离墙离地,库房门窗严密。
防蚊:清除或改造各类小型积水容器(花盆托盘、废弃轮胎、瓶罐等);定期疏通排水沟渠;景观水体可养殖食蚊鱼类;地下室、集水井等定期检查排水。
防蝇:垃圾密闭化管理;食堂、食品加工场所安装纱窗纱门、风幕机、灭蝇灯;及时清理厨余垃圾和孳生地。
防蟑螂:保持环境整洁干燥,清除杂物;堵塞墙壁、瓷砖、柜橱等处的缝隙;食品储存加盖密闭。
4.2. 药物消杀
根据监测结果和季节特点,选择高效低毒、安全的杀虫剂、杀鼠剂。
投放毒饵站应固定、编号、加锁,并有警示标识。定期检查补充毒饵。
空间喷洒或滞留喷洒需由专业人员操作,严格按照药物说明进行配比和使用,做好个人防护。
消杀前后需进行效果评估,并做好《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记录》。
5. 食品安全卫生操作规程(如适用)
从业人员: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;穿戴清洁工作衣帽口罩;保持良好个人卫生,操作前、处理生熟食品之间、便后必须彻底洗手消毒。
采购与储存:查验供货商资质和食品合格证明;食品原料分类、隔墙离地存放;库房通风干燥、防鼠防虫;严格执行先进先出原则。
加工制作:生熟分开,加工用具、容器、砧板等严格区分并标识;食品烧熟煮透,中心温度不低于70℃;成品、半成品、原料分开存放,避免交叉污染。
餐饮具消毒:采用物理消毒(煮沸、蒸汽、红外线)或化学消毒(有效氯浓度250mg/L浸泡)。消毒后保洁存放。
场所环境:厨房地面、墙壁、天花板保持清洁;操作台、灶具、排油烟设施定期清洗;保持良好通风。
6. 废弃物管理规程
严格执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,设置分类标识清晰的垃圾桶。
医疗废弃物(如产生)必须按规定使用专用包装物和容器,专人收集,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,严禁混入生活垃圾。
有毒有害废弃物(如废旧电池、灯管、过期药品、化学试剂等)应单独收集,妥善保管,联系专业机构回收处理。
7. 培训与监督
定期对保洁人员、食堂员工、以及全体人员进行卫生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。
设立卫生监督员,每日巡查,发现问题及时纠正。
管理部门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检查,对照标准打分,纳入考核。
8. 记录与存档
所有清洁消毒记录、病媒生物防制记录、培训记录、检查记录等均需妥善保存,建立爱国卫生工作档案,存档期限不少于两年。